Yo 我是狼大~
在當今日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有效地設定和實現年度目標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特別是從各種數據與市場反應來看,明年的市場景氣仍看不到樂觀的跡象,代表競爭依然激烈,要如何脫穎而出就是每個企業的重要課題。
我從過去多年陪跑多個不同行業的企業團隊經驗中,萃取了陪跑得以協助企業團隊成長的關鍵概念—「RACAE Cycle-優化循環理論」,並探討其如何幫助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規劃年度目標,保持競爭力。
優化循環理論的核心概念
行為需要時間養成,習慣也需要時間累積,我選擇用「陪跑」的方式協助企業團隊培養業績成長的必要技能。當中的核心概念就是:「同樣的實情重複執行,可以如何進步20%?」。就像是同樣的考卷再考一次,如何能讓自己再進步20分是一樣的道理。
「進步20%」的意義有多種層面,除了業績成長20%之外,效率如何提升20%、成本如何節省20%、時間安排更有餘裕20%。我在公開班分享 Meta 廣告投放,同樣的內容重複講,每次我都會要求自己要比前次再進步 20%,因此上過課的學員都還是會回來聽。
如何運用優化循環規劃年度目標?RACAE Cycle詳解
- R-Record (紀錄):
- 運用「切蛋糕」的方式針對年度業績進行新舊客分析,並針對各自的關鍵數據如:回購率、成交率,平均客單價…等進行紀錄,並回顧創造關鍵數據的關鍵事件,藉以掌握創造業績的關鍵。
- 紀錄的目的,不在於對上的報告,而是成為下次執行時可以優化的基準,所以不只是當下的紀錄,重點是在下次執行前要再次檢視。
- A-Analysis (分析):
- 深入探討如何分析紀錄的數據,並討論這些分析如何影響目標的設定和調整。
- 分析一個數據的背後成因,往往有兩個面向,一是客觀的外在因素如市場變化,另一個則是主觀的內在因素,屬於企業自身可以掌握的操作,像是:產品組合的設定,廣告預算的配比等…。
- 分析時著重在企業可以掌握的內在因素,可以提高目標達成的可行性;分析外在的因素則是了解企業在市場的相對位置,藉以判斷目標的方向。
- C-Conclusion (結論):
- 描述從分析中得出的結論如何指導具體目標的設定,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結論來制定有效的策略和行動計劃。
- 根據經驗,許多的報告都停留在此一階段;但唯有明確的下一步才能讓企業繼續往前,所以需要針對結論擬定新的行動方案。
- A-Assumption (假設):
- 解釋在設定目標時,如何建立合理的假設,以及這些假設如何幫助預測和形塑未來的行動方向。
- 使用結論二分法來進行假設推論可以提升對於目標達成的掌握度,即如果驗證結果符合預期,與驗證結果不符合預期。
- 如果驗證結果符合預期,代表了什麼?如果驗證結果不符合預期,那團隊又會如何應對?
- 透過這樣的假設可以降低對於未來目標的不確定性,提高對於達成目標的掌握度。
- E-Experiment (驗證):
- 討論如何通過實驗和實際行動來驗證假設和目標,並強調實踐驗證在持續優化過程中的重要性。
- 企業的時間與資源都不是無限,要如何快速有效地進行驗證就成為在高度競爭環境中勝出的關鍵。
- 筆者最常使用的驗證方式就是AB測試,而數位廣告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的驗證各種推論。
案例分享
過去我曾經陪跑一間女性飾品電商,針對母親節檔期的不同等級客戶進行分析,發現某個等級的客戶業績貢獻不如預期,業績達成率不到五成,推論是溝通的方式(簡訊或電子報)或提供的優惠形式(折扣碼或購物金)導致。故規劃在接下來的活動檔期針對該等級客戶進行驗證,最終得出該客層最佳的溝通形式與優惠方案。
總結
在傳統的目標設定過程中,企業可能只在年底進行一次性的評估。相反,「RACAE」提倡透過持續的分析和得出結論來不斷調整策略。
透過「RACAE」優化循環理論的應用,企業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市場變化,實現其年度目標。這個過程不僅增強了決策的數據驅動性,也提高了策略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筆者過去能夠協助企業業績倍數成長,也是徹底實踐此一理論。
從記錄到驗證,每一步都是對企業策略的深入洞察和精細調整,確保目標的達成既符合市場現實又具前瞻性。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RACAE」理論不僅是一種策略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鼓勵企業持續學習、適應並成長。採用這一系統化的方法,企業不僅能夠實現當前目標,還能為未來的成功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