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廣告跑完,然後呢?
首先、要先確定目標,才知道方向在哪。要征服喜馬拉雅山,也不是從山腳就直接一股腦地往上爬,要先抵達海拔5,365公尺的基地營,習慣了溫度與氣壓後,依序往上挑戰第一營到第四營,最後才能登上8,848公尺的峰頂。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目標,有了目標才能知道如何檢視成果。投放廣告有兩個最大的限制:時間跟金錢;每位投手都要在有限的時間用有限的預算創造最大的成果,所以按照不同的目標,檢視的標的也就不同:觸及的就看觸及成本,導流的看流量成本CPC/CPM,轉換的看轉換成本CPA。
廣告優化就像是攀岩一樣
知道如何檢視目標,再來就是如何朝著目標前進。攀岩的訣竅就是「三點不動一點動」,套用在廣告投放就是使用「A/B測試」,兩支相同的廣告只更改其中一個變數去執行,變數可以是受眾、文案、圖片…等任何廣告條件,結果會告訴我們哪個變數孰優孰劣,留下表現好的,關閉表現不好的我們就往上爬了一步。做完一個A/B測試就再做下一個,不斷的假設、不斷的試誤,不斷把範圍縮小,一直到達成目標為止。當然有可能假設錯誤,代表你知道了一個受眾不會買單的方式,但都比你一次只下一支廣告、跑完沒結果再重來的好。
「A/B測試」實務上就是直接複製一支廣告,只更改一項想要測試的項目(可以是受眾、文案、圖片、影片…),然後讓兩支廣告同時去跑一段時間後,留下表現好的,繼續進行下一個測試,直到找到能穩定貢獻目標的組合為止。
優化的脈絡就是你的登頂索
一次只下一支廣告跟持續使用A/B測試(AB Testing)進行調整(好聽點叫優化)的差別就在於有沒有「脈絡」,有脈絡的人就容易知道什麼痛點會打動什麼受眾,沒有脈絡就算有轉單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客人買單。我服務過一個客人,選擇受眾多到要用滑鼠往下滾三次,結果沒轉單還好,如果真的轉單要如何知道是哪一個受眾買單的?其實在電大投手班,結業成績只代表冠軍在這六週對於商品跟受眾的掌握比其他組優秀,但更重要的是每位投手是不是能夠培養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投放邏輯,讓大家畢了業出去一個人面對廣告業績的時候能夠駕馭,我想這才是來上投手班的真正價值吧。
我是如何判斷廣告去留?
時間有限、預算也有限,所以我大部份的觀察重點放在「成本」上;除了找到能夠穩定轉換的組合之外,廣告投手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將已經穩定轉換的組合放大,透過控制預算,讓每個轉換的成本維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創造營收的成長。
- 首先觀察預算有沒有花完,前面已經有提過,如果廣告沒有花完就要去檢查受眾是不是設定得太精準(ㄓㄞˇ)、導致廣告無法順利消耗預算。
- 在預算都能正常消耗的情況,接下來我檢視的重點就是「有沒有達標」。目標跟行銷活動設定有關,這裏是直接討論購買轉換、從棒球的角度來看就是有沒有得分。就算沒有得分、我也會看有沒有幫助推進壘包、累積幫助轉單的像素、像是加入購物車(Add to cart)、開始結帳(Initaite checkout)、新增付款資訊(Add payment info)…等。如果只是被接殺、或是被三振,沒有貢獻其他像素觸發,那就果斷停掉吧。
- 假設兩支廣告都沒有購買轉換,但都有貢獻加入購物車的像素,如果真的要留一支,我會留那個加入購物車數量多、成本低的,繼續針對促購的訴求下去優化。
- 有轉換的情況、要先確認是只有一單還是每天都能穩定出單?如果只是曇花一現的廣告就不在討論之列。
- 能夠穩定出單很好,但投手的工作才完成一半,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要「放大」預算,增加營收。
- 當我們提到放大預算,就是直接在廣告組合把預算的金額增加,這裏要注意的是,預算金額如果一次增加太多,那就會導致購買成本(Cost per action, CPA)暴增,建議一次增加預算20%,放個2–3天看一下表現,如果CPA能夠維持穩定,代表受眾的需求在現有的預算規模下能持續被滿足,那就可以考慮再放大預算。也就是在我們選定的受眾池當中,逐步把網撒出去,網子越大,能撈的魚就越多,一直到成本增加到能夠接受的最上限為止。
- 當增加預算就發現成本暴增,不用急著關掉廣告,試著把預算調低,看能否回到原本的水位。
- 在原本的預算規模能持續出單、但成本很高的時候,先看看廣告的點擊率跟其他廣告相比如何;如果點擊率低那就要考慮更換。
- 如果廣告都能順利地持續放大,成本都能控制在理想範圍,那就要注意營運能否跟上,也就是庫存是否足夠、出貨人力是否能夠負擔、客服能否順利消化每日的需求,否則業績越大客訴越多,反而不是好事。
- 成本多少才合理?從零售電商的角度來說行銷預算一般的經驗是20%,也就是ROAS=5,但不同的商業模式、不同的產品/服務成本結構都不一樣,很難一概而論,這個問題我之後應該還會再寫一篇來談。
- 多久調整一次?每天盯盤是一定要的,如果預算有限、要2–3天才會跑出相關性分數的話,可以放一個禮拜觀察;如果想要快速測試,那預算是少不了的,這樣就可以縮短天期調整。重點是累積到足夠的採樣數據去判斷。
領先指標:社群訊號
上面提到用來優化廣告的數據,不管是CTR、CPC、CPM、CPA…等、在廣告管理員能看到的、都是既成的事實,也就是落後指標,只能在花了錢之後才看得到(哎)。
有沒有方法可以在不花錢的情況下得知廣告的市場反應?社群訊號是一個。
簡單說,就是把廣告素材用貼文的方式先放在自己粉專試水溫,看看自然觸及的效果跟反應如何。不過要注意的是,目前粉專的自然觸及率已經很低,這樣的做法可能不太適合粉絲數太少的粉專操作;另一個是測試的效率,畢竟要靠自然觸及的話就要累積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沒辦法、行銷不是花錢就是花時間。
爆品的貼文
通常爆品的貼文都會有很高的互動分享跟留言,當中會出現幾種留言:一種是TAG好友,知道好友會有興趣或是需求;一種是在留言中直接詢問購買產品/服務的相關問題,如果能夠及時回應,那留言的人點進去網站就只剩購買的工作,而且有類似需求的人看到回覆的留言,通常轉換率通常都會比其他貼文表現來得好。
結論
在廣告優化的路上,清晰且穩定的優化脈絡會幫助你創造績效。因為常被問到這類型的問題,所以我以自己有限的經驗跟大家分享,如何從廣告跑完的結果來判斷如何進行優化,也可以試試從社群訊號來進行測試。還是要提醒、持續的優化是必要的,我看過廣告新手要不就沒有進行AB測試、要不就是一次放太多變數,或是性子太急、一天之內進行好幾次調整。過與不及都不好,祝各位都能培養一套自己的優化脈絡。
我發現越來越多朋友覺得看文章不過癮,還是有很多問題想要問又不知道找誰問;所以我開放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一個小時費用NTD3,000元,意者請私訊我安排時間。
狼大的Facebook廣告教學相關文章:Facebook廣告全系列心得
GAds Google Ads Google 廣告 KOL行銷 Landing Page LangingPage LAP廣告 line廣告 Persona SEO 一頁式 人才培養 人物誌 內容行銷 刻意練習 口碑行銷 品牌官網 團媽 團購 團購行銷 好書推薦 客單價 市場調查 文章撰寫 新創公司 書摘 會員點數 活動案型 活動預熱 淡旺季 競品分析 策展受眾 紅利點數 素材製作 網紅行銷 績效管理 蝦皮經營 行銷檔期 行銷知識 購物金 銷售頁設計 開團 電商檔期規劃 電商經營 電商陪跑